新聞中心
徐匯金桂苑小區(qū):無障礙升降機打通居民回家“最后一公里”
日期:2018-4-9 瀏覽率:4695次
接通電源,打開艙門,推車進入,緩慢下降,平穩(wěn)出入,家住虹漕南路金桂苑小區(qū)的胡女士的母親再也不用側著身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一個人將外孫連同嬰兒車一起搬上搬下了。春節(jié)前,一臺嶄新的無障礙升降機出現在了小區(qū)4號樓樓道門口臺階的右側,順利解決了居民回到家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圖說:胡女士的母親再也不用側著身子一個人將外孫連同嬰兒車一起搬上搬下了。姚麗敏 攝
金桂苑小區(qū)始建于1996年,是本市建設得較早的商品房之一。當時沒有無障礙通行的設計理念,于是從樓道大門到地面,少則6級,多則9級臺階,成為小區(qū)6棟高層共同的“障礙”。從新樓盤變成舊小區(qū),隨著時間增長的除了房齡還有人的歲數,不知不覺,小區(qū)里需要借助輪椅、拐杖出行的多了起來,需要推著嬰兒車遛娃的多了起來,需要使用小拖車從菜場“搬”菜的也多了起來。這幾級臺階雖說氣派,卻也成為了小區(qū)居民進出樓道“最后一公里”的障礙。
最初有人提出,建無障礙通道就順著臺階傾度鋪設一段水泥不就行了,何苦要裝個升降機,日后還要維護。“其實這個法子我們也想過,但是坡度太陡,實行不了。”金桂苑居委書記董磊告訴記者,居民提出建無障礙通道時,建坡道是首選方案,然而很快就被區(qū)建交委派來實地查勘的專業(yè)人員給否定了。原來,無障礙通道的坡道有嚴格規(guī)定,每升高一米,就需要延長12米的坡道。臺階的左右兩側是兩個花壇,而再往前則是進出非機動車地下車庫的通道,12米的坡道根本無處延伸。況且,臺階遠不止一米,6棟樓臺階高低不一,平均高度超過了1.5米,這樣算來,總得要近20米的坡道才達標!耙蚕脒^封掉一側的車庫入口,可是后來了解到這樣工程量更大,而且地下車庫屬于人防工程的一部分,是不允許隨意改動的!
為了解決出行難的問題,居民從多年前就開始向居委反映,而真正落地則是從董磊的“前任”開始。2016年10月,金桂苑小區(qū)新來一位寶武集團分流的“技術尖子”擔任支部書記。這位在原單位就以技術專長著稱的王書記,面對各種嘗試總有難處的困境,腦洞一開,想到了技術難度不大,又有安全保障的機械式、自動化的路子,那就是使用無障礙升降機。于是,廠家現場會、答辯會、居民實地參觀、征求意見,選擇試點樓盤、確定施工方案,以及街道實地勘察、打報告、評核、落實資金……解決程序迅速啟動。
圖說:無障礙升降機為不少居民回家提供了方便。姚麗敏 攝
然而好事仍然多磨。董磊去年7月接班,“當時小區(qū)選定的試點樓盤是6號樓,機器運到場地之后卻發(fā)現該樓有不宜安裝的‘硬傷’,不得不重新選擇試點樓盤,對新的試點樓盤4號樓實地驗證,還因為更換試點樓盤引發(fā)的意見不統(tǒng)一,不得不二次征求4號樓全樓住戶意見,統(tǒng)一想法!倍谡f,好在兩次征詢居民的通過率都在90%以上,“也有部分居民擔心以后的安全、維護等問題而持反對意見,但是總敵不過大勢所趨!
今年1月18日初戰(zhàn)告捷。如今,樓道保安劉阿姨“掌管”著4號樓升降機的鑰匙。從前看到有居民搬重物或是需要抬輪椅、嬰兒車的,她總是上前搭把手,現在,她只需接通電源,指導居民規(guī)范使用升降機就行了。為了確保升降機的安全運營,居委還擬定了《無障礙升降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不久將制成告示,向居民宣傳。
采訪中記者得知,正如前面所說6號樓無法安裝無障礙升降機的情形一樣,由于小區(qū)6棟樓的具體情況都不同,而安裝則需要一定的硬性條件,能安裝升降機的并不多。另外,首部升降機是作為試點由街道出資,后續(xù)安裝的費用如何落實,是否需要動用小區(qū)維修基金等都是未知數。董磊表示,居委會、業(yè)委會和物業(yè)將一起努力,一樓一策,因地制宜,有決心,也有信心逐步解決小區(qū)其他樓道的無障礙通行難題。
下一篇:沒有了